查看原文
其他

秋天:“娇生”的肺,需要“惯养”

2017-10-18 中里巴人 中医宝典



【中医宝典App】中医古今书籍在线/离线阅读 >>>



编者按

人体的五脏中,肺的位置最高,如华盖般覆盖于其他脏腑之上,是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。

 

肺通过口鼻直接与外界相通。中医理论认为肺合皮毛,易受外邪侵袭,故在五脏病变中,仅肺有表证。肺不但易受邪侵,而且又不耐寒热。肺体本清虚,其质娇嫩,不能容纳丝毫异物,否则会引起咳嗽等症。故《医学源流论》曰:“肺为娇脏,寒热皆所不宜。太寒则邪气凝而不出;太热则火烁金而动血;太润则生痰饮;太燥则耗精液;太泄则汗出而阳虚;太湿则气闭而邪结”。可见肺不但容易受邪,而且畏寒、畏热、恶燥、恶湿。

 

《内经》认为“秋三月,此谓容平。天气以急,地气以明。使志安宁,以缓秋刑,收敛神气,使秋气平,无外其志,使肺气清。此秋气之应,养收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肺,冬为飧泄。”秋气肃杀,养生不当首先伤害的是肺脏,因此需要注意调养身体和情志,保护肺气。肺喜清润而苦温燥,喜轻灵而忌重浊。那么我们该如何精心呵护“娇嫩”的肺呢?

 

按中医的五行学说,肺属金,秋天正是肺的脏气最旺、功能最强的时候,我们可以借天时以养肺。

 

肺的功能有哪些?

 

肺在中医理论当中,主要有两大功能,一个是宣发,一个是肃降。

 

宣发主要是通过发汗、咳嗽、流涕来表现。

 

肃降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,一是通调水道,下输膀胱;二是推动肠道,排泄糟粕。但肃降的功能通常要从病理状态中才能感知到,正所谓“善者不可得见,恶乃可见”,也就是说它的功能正常时,你根本看不到它的作用,但不正常了,才会有症状表现出来。许多便秘患者并不是大便干硬,而是大便无力下行;还有人小便艰涩,需良久方出,这些都与肺不肃降有直接关系。

 

肺的宣发和肃降的力量来自哪里呢?

 

来自中气,也就是脾肺之气。很多中药制剂就可以补中气,如参苓白术丸,既可健脾又能补肺,平和无偏;补中益气丸,功如其名,但其功能是升提肝肾之气以补中气,若肝肾本虚的人就不适宜了。

 

肺经有个穴叫做“中府”,此乃中气之府,是中气汇集的地方,因此为调补中气的要穴。 

(中府穴)

 

太渊穴,是肺经的原穴,穴性属土,土能生金,其补中气之力最强,按摩、艾灸都有显效。此外山药薏米粥也是补益中气的佳品。 

(太渊穴)

 

如何养肺?

 

有人说,我不想吃药,是药三分毒;不想喝粥,操作不方便,还有没有养肺方法呢?其实,如果没有来自内外的双重侵害,肺本来也不会有病,又何谈去养它呢?

 

来自外界的侵害主要就是寒气。寒气若没及时排出,自毛孔侵入体内即会伤肺,所以防止寒气侵入是养肺的重要环节。

 

而来自内部的侵害主要缘于肝火。肝属木,肝火伤肺,中医叫做“木火刑金”。肝火虽旺,如果能够及时消解,也不会伤及肺,所以消解肝火也可养肺。鱼际穴是肺经的火穴,点按可祛因肝火旺而引起的肺热咳嗽。若平日多按摩肝经的太冲至行间,使肝火及时疏散,火不来克金,肺自然也就没有内患了。 

(鱼际穴)



(太冲穴、行间穴)

 

有的人先天肺气不足,身体没有火力,畏寒怕冷,言语低微,动则气喘,吸入的氧气很少,总有吸不进去的感觉,这就叫做“肾不纳气”。肾是气之根,凡属先天虚弱,就要从肾论治。可以艾灸督脉的命门穴,腰部的肾俞穴,肚脐下的关元穴,肾经的太溪穴。艾灸之法,温经通脉,作用持久,是秋天补肺虚之妙法。 


(命门穴、肾俞穴)


(关元穴)



(太溪穴)

 

还有一种人是肝火旺,肺亦不虚,脾气大但很能克制自己不发火(金能克木)。这样的人常会感到胸中堵闷,喘不上气来。此时可点揉肺经的尺泽穴。尺,此字在此不指尺寸,而暗指肾脏(中医诊脉讲“寸、关、尺”,而“尺”正是肾脉之反应处);泽,是雨露,引申为灌溉,由此可知,此穴有补肾之意。尺泽穴为肺经合穴,属水,金气化水,则肺气不壅滞于胸,水可涵木,则肝火得水而平,所以此穴可治上实下虚的高血压症、哮喘症、遗尿症。 


(尺泽穴)

 

以上诸法,可根据个人体质参酌而用。但更有一简捷之法,上通鼻窍毛孔,下通前后二阴,通天彻地,肺之宣发肃降之功一举完成,那就是“取嚏法”。举一例,若大便因中气不足、无力下行时,可在排便同时取嚏,借其宣发之后坐力,大便轻意可通。若小便不利者,也可试用此法。

 

取嚏法是锻炼肺脏功能的绝妙之法,诸位一定要善加利用,方可体会其妙处。对于过敏症、虚寒症、气郁症、皮肤诸症,取嚏法皆可一招致敌。此法来源于本能,所以才有先天的神力。

 

取嚏法——屡试不爽的千古良方

 

从小到大,感冒恐怕是我们最经常体验的疾病了。感冒在中医里又可分成风寒、风热等许多类型。风寒感冒是最常见的一类,通常我们会胡乱地吃些感冒药,有时症状很轻,觉得吃药有点多余,但不吃又还真怕加重。

 

风寒,就是寒气在不知不觉中侵入了身体,此时可能打个冷战了事。当身体要驱除寒气的时候,那些打喷嚏、流鼻涕等难受的感觉就出来了,虽说病不大,但把人折腾得天昏地暗,影响工作和生活的质量。通常西医的感冒药是抑制身体排寒气的,减少打喷嚏和流鼻涕,强行将寒气压在体内不得抒发,长久如此会演变出很多大毛病。那怎么办呢?如果能将侵入的寒气人为地及时排出去,也许感冒症状会很轻或根本不会发生。

 

其实,有一个非常简单而实用的方法,比吃任何药都管用,而且还可起到预防作用,这就是“探鼻取嚏法”,即人为地诱发打喷嚏这一排寒气的过程。

 

只需用平常的卫生纸纵向撕15厘米,用手搓成两个纸捻,要稍有点硬度;同时插入鼻孔,纸捻尖要贴着鼻内上壁,这样刺激性会较强。如果你已感受风寒,自然就会打喷嚏,喷嚏的多少取决于你感受风寒的程度。打了几个喷嚏后,头会略微出汗,这时风寒已去,你就可高枕无忧了。

 

其实取嚏法的功效还远不止这些。有些人有过敏症,如鼻敏感或花粉症之类,都是以往处理寒气不当、积压了过多的库存造成的。用取嚏法帮助排出寒气的同时,再由个人不同体质配些增强免疫力的中成小药,诸如补中益气丸或六味地黄丸等,可以完全去除病根。

 

另外,在中医里肺与大肠相表里,肺气不宣就会影响大肠的传导,使得大肠缺乏向下推动的力量。取嚏法可以协助肺气宣降,补充大肠向前的推动力,从而治疗便秘。更奇妙的是,中医的五脏是配以五行的,肺属金,肾属水,肺金能生肾水,难怪有些人用了这个方法后,竟不经意间治好了早泄的问题。我想,这可能是因为早泄也算是一种敏感吧,而取嚏法正好调节了脑部的敏感神经,或许鼻子本身就与生殖系统有着一些内在的联系。关于这一点还需进一步的论证。

 


|作者简介|

中里巴人,真名郑幅中,北京中医协会理事,养生名人,健管家,家学渊源甚深,其父为八卦掌第四代传人。著有《万病皆可心药医》及《求医不如求己》系列书籍,其中《求医不如求己》系列书籍连续多周位居当当网图书销售排行榜第一名。

 

来源:中里巴人的博客,图片来自网络


以上内容仅供参考



《爷孙俩的中医故事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★★★★★






经络学说【文章目录】


中医传统治法


欢迎关注微信:

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